
类别:未分类
作者简介
陈从周,原名郁文,字从周,晚年斋号梓室,自称梓翁。浙江绍兴人,生于浙江杭州。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、中国文化大家、散文家。毕业于之江大学文学系,1950年至 1951 年间先后任教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、圣约翰大学、之江大学和苏南工业专门学校。1952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,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学科和教研室创立人之一。1956年,陈从周在同济大学完成了《苏州园林》的研究。
陈从周在园林和古建筑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,为传统文化延续做了巨大奉献。他设计修复了豫园东园、龙华塔、宁波天一阁、如皋水绘园等大量园林,并把苏州网师园的“殿春簃”以“明轩”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,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
界之现代第一人陈从周在诗词、散文、书画亦有很高造诣。著有《说园》《书带集》《春苔集》《帘青集》《随宜集》《世缘集》《梓室余墨》《徐志摩年谱》等。
内容简介
造园密易疏难,华丽能达,雅淡艰至。疏而不失旷,雅淡不流薄,皆难得之境界。
▲中国文化大家、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、散文家陈从周先生的最后一部散文集。
陈从周先生倾注了近二十年的心力,凭借其自身专业素养,将建筑、园林、书画、文学等一并打通,为读者呈现一个“杂文家”眼中的视界。承札记形式一事一题,文章活泼生动,典雅富有情趣。
▲一部关于古建园林的百科全书,在“梓室”中聆听文化大家的细致解读。
书中凝聚了作者在古建园林领域的丰硕成果,既有实地勘察的所见所闻,也有翻阅古籍摘录的所订所考,是一部了解我国古建园林的百科全书。淮安文通塔平面结构的精准考订,皖地建筑的建造特点,留园、网师园的修缮,拙政园的演变与掌故,柱础和建筑彩画的发展,园林叠山选石的要点,从诗词画理中解析园林艺术……不仅为当代学者研究古建园林提供了珍贵的史实资料与独到见解,也为普通读者打开了古建园林深度认知的大门。
▲还原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轶闻旧事,坐上“时光机”穿梭在历史长河中。
《梓室余墨》中蕴藏了无数历史的珍宝,满足你对历史隐秘角落的好奇心。从乾隆与海宁陈阁老的渊源到朱元璋画像的争议,从袁世凯的窃国行径再到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,作者将这些历史碎片一一捡起,为你还原被岁月尘封已久的故事;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,袁枚、龚自珍的旧居与生平,钱学森、钱三强的书香世家背景,西湖醋鱼名称的由来……跟随作者的脚步,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,感受历史的的厚重与温度。
▲传统工艺和文化特色的丰富呈现,带你“一站式”畅游文化大观园。
作者在生活中处处留心,不论是传统工艺的做法,还是书法绘画的解读,都能带给读者“一站式”的文化盛宴。从传统砌墙之法到牙刻竹刻之式,从湖笔的制作不同产地的特色到制笔名家的选毫精良,从裱画工艺的具体步骤到到书画悬挂因时而异,还有张大千的绘画风采、马叙伦的书法见解……跟随一篇篇精彩的文章,畅游传统文化的“大观园”。
5. 小开本,新增精美插图,清新简洁的装帧,随时随地可以打开的休闲读物。
小32开,裸脊锁线,轻便小巧,易于携带。同时新增数张精美插图,轻松融入每一个阅读场景,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开启阅读。
…… …… …… …… …… …… …… …… …… ……
本书为陈从周教授生前编订的最后一部文集,为作者二十年心力所集,聚书斋考据与实地调研二者之工夫。采札记这一乾嘉学的传统形式,熔萃其中。一事一题,长短不拘,以古建、园林为主,兼及书画艺术、文物古迹,以及逸闻民俗等领域。陈老学养深厚,功力扎实,凡欲张欲弛,欲谨欲谐,皆信笔拈来,毫无滞涩,其文字清逸、隽雅,可谓上乘的学术散文。